東吳華語中心-郜巧珍老師
這學期教了很特別的一班,大部分學習中文都各有自己的挫敗與困難點,學習將近兩年,還無法好好用中文表達簡單生活日常,這個能力,通常在我的經驗中學完半年就可以發展出來的,他們卻還有困難。若水因為學習中文各種不適及其他種種而有憂鬱症,開學第一天他問我為什麼台灣老師一定要叫學生寫很多作業?而我是出名的作業魔王老師,其實我被問住了,這對在台灣長大的我來說這麼理所當然,而在我教學經驗中,也確實越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進步越飛速,因為作業的內容,第二天都得用聊天的方式跟其他同學分享出來,沒寫作業,真的說不出話來,除非學生中文已經好到可以臨時發揮,那更好。
他還告訴我以前在桃園中壢的大學,老師教零基礎學生,不說一點英文,他用英文問老師問題還被老師斥責(零基礎時),其他亞州同學有點基礎,可是他一點都不懂,老師對她相當嚴厲。我聽著她的經歷,有點心酸。很多西方學生若班上多是亞州學生,又要學寫字又要學說話,確實很難兼顧,小龍也是如此,一開始他要兼顧寫字和說話,他自然地把心力放在認字寫字上,說話跟聽力就會疏忽掉,而這是本末倒置,所以面對學習較辛苦的學生,通常一開始只讓他專心在聽跟說會比較有效率。
而小龍學了兩年還不懂「我管不了這麼多」,認真問我汽車為什麼是「氣」不是「油」?也都忽然把我問住,這是什麼問題,總是讓我又好氣又好笑,而我自己學習時也這樣,愛追根究柢,我曾認真在海洋公園問過解說員,為什麼海豚的牙齒是70幾顆(正確數字我忘了),遭來白眼",所以我們會停下來對該詞進行拆解尋找根源,他是個科學鐵粉,需要邏輯需要路徑,卻被困在他以為的文法邏輯框架中,我要慢慢解鎖。
小溪則完全相反於小龍,完全憑感覺說中文,卻也被困在他憑直覺的中文感覺中,可以快速簡單溝通生活日常,若要表達正式完整的意思,就毫無章法。我告訴他,也沒關係,就一直磨一直磨,有一天直覺會越來越對。每個人學習中文的路徑真的不同。
所以我這學期放掉作業,丟開課本,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當腳本,他們學的內容都是自己的生活經驗(他們生詞總記不住,但若跟他們有關,就較容易記住),這對他們特別有用。他們居然把這學期學過的生詞應用得很好,若水的中文大躍進,每位老師都替她開心,隨著中文進步了,自信的光采重新回到他臉上,這是同學小翠對他的分享。小龍小溪也表達得更完整了。老師很滿意也很欣慰,我知道他們努力了。